当前位置:深圳家政公司科技任正非为何要说:我不反对李书福
任正非为何要说:我不反对李书福
2024-11-16

5月21日,在华为深圳总部举行的中国媒体圆桌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群访。

这是美国“封锁华为”后,任正非首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在这个颇为敏感的时间节点,一向低调的任正非畅谈了对于美国禁令、5G、以及华为的未来的思考,而其近2万多字的专访全文也迅速刷爆了朋友圈,让外界对于这位中国企业家睿智风趣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与高人一筹的格局观得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这场媒体圆桌会上,任正非关于自主创新的阐释时,在回应国内媒体举得中国制造业例子时,其罕见地表达了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看法,还提及了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话题,这是任正非首度谈及汽车产业和李书福,值得汽车产业去思考。

根据专访实录,任正非谈到自主创新时表示,“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站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正确的。我们要看到,科技创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比如我们的海思并非从源头开始自主创新,也给别人缴纳了大量知识产权费用,有些是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有些协议是永久授权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别人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创新。”

他同时强调,“自主创新如果是一种精神,我支持;如果是一种行动,我就反对。”而同任正非一同接受采访的华为技术战略部部长朱广平进一步补充道,自主创新不等于全是自己创新。创新最重要的是在一个系统中掌握最核心的一部分,而不是重复去造很多别人已经造好的“轮子”,那是没有意义的。

而国内媒体则举了吉利汽车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例子试图去“反驳”任正非,“在汽车制造业方面,有人说李书福是中国汽车行业非常棒的人,他可以用资金去撬动沃尔沃,又有人说他是短腿巨人,因为不掌握发动机,发动机被世界上绝大多数汽车公司掌握,而我们不掌握,这种情况下自主创新难道不是关键而且重要的吗?”

对此,任正非回应到,他并不反对李书福的做法,“我并不反对李书福,但减震弹片钢圈、轮胎……是自主创新吗?”

他还谈了自己对于德国汽车产业的看法。“有一次我到德国斯图加特,工程院院长带我去参观一年级学生入学的几周学习。每个人发一块铁板,给一个齿轮的图纸,所有人都要用锉刀做出这个齿轮来,做出齿轮来还不能打分,要拿到减速箱去跑,跑完才能打分。这就是德国汽车的基础。欧洲车和中国车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卖那么贵?就是可靠性高。大家都可以造出车来,但是不是最好的车另当别论。造车要用到大量的人类科技文明,也不是自主创新的概念。”

对于所谓发动机短板的现状,他直截了当地说到,“短板买别人就行了,何必要自己做短板呢?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我们这样的极端情况,多数人不必要走这种道路,应该借助人类文明前进。如果说自主创新,钢板的材料从哪来的?也是别人创新,不是你自主的。”

在近两万字的采访实录中,任正非对于汽车产业的点评可谓是一笔带过,但是其却留给了整个中国品牌一个亟待认真思考的庞大命题?即在全球化浪潮之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究竟该如何做自主创新?

我们注意到,实际上,李书福曾经多次谈及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去年的全球汽车论坛上,李书福就表示,智能化电动化是未来汽车的必然发展趋势。“所有这一切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发扬科学精神、日积月累,不断积累基础数据,提升研发能力,实践总结提升系统规划,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形成线上线下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不是靠吹牛。”

为何任正非要说“我不反对李书福”?这背后其实是任正非期望阐释的是自主创新不是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做起,而是要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去看待自主创新,在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之中去汲取营养,以一种更加平和合作的心态去做自主创新,而这其实同李书福的“汽车圈告别单打独斗”的理念不谋而合。

而就在不久前的龙湾论坛上,李书福再度谈及了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如何秉持开发共赢的理念,“汽车产业是全球性产业、是制造业之王,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商业重塑的世纪,无论是吉利、沃尔沃、奔驰、宝腾、路特斯,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汽车公司,都面临巨大挑战。在相互尊重,互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地探索一条携手共进的新型发展道路,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尝试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到底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之路究竟到底有多宽呢?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

深圳家政公司    手机版    网站地图    QQ号:5778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