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炎”一般指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双侧肾脏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儿童,6-9岁最为常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但是肾炎的发病并不是细菌或病毒直接损伤肾脏而发生的炎症,而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体内产生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肾脏损伤而致病。
小儿”慢性肾炎”,又称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病程超过一年,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和(或)持续性”高血压”的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在儿科较少见,依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和遗传性(如alport综征、甲髌综合征等)三类。原发性慢性肾炎的起病和进展方式有以下几种:
1、急性起病,以急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为表现,如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程迁延不愈,最终进入慢性肾炎。
2、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而不易被发觉,偶尔在检查中发现尿异常或高血压,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
3、以非特异性症状如苍白、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就医,检查时已有程度不等的肾功能衰竭。儿童中多以急性起病,其后病情的发展和原发肾小球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其次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关。急性起病的患儿中有些病情进展较迅速,水肿、高血压、少尿和肾功能不断恶化,可于1~2年内死亡;另一些患儿虽水肿消退,但尿异常持续,又常于感染、劳累后反复出现急性发作,肾功能不断恶化,经数年或数十年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
小儿肾炎预后较差,多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最终结局。但若能及早发现,及时给予适当治疗,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脏疾病隐匿性、反复性很强;又由于肾脏的代偿能力强,通常肾脏疾病在早期一般可只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易被人们所忽视。